第322章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1/2)

作者:知闲观山人

天启:再续汉家三百载江山第322章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坐落于传统中原腹地,地理位置位于今河南开封的祥安县。这是一个平静而又祥和的小县城。不过这两年 县城里的平静逐渐打破,在百姓平日交谈之间不免多了一些有趣的话题。</p>

祥安乃是大明朝如今的后宫之主张皇后的故里。张嫣也成为了百姓口中喜闻乐见的“金凤凰”,不仅仅光耀了门楣,就连平日里这些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父老乡亲也实实在在的蒙受了张皇后的恩典,可以少交上两三年朝廷的赋税。</p>

张皇后的横空出世,竟让这座传统农业为主的中原古城的居民们,一度曾经放弃了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甚至都做梦自己家里头也能培养出一只这样的金凤凰。自己也好跟城中那破落秀才张国纪一样,去京城里面当上国丈爷,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p>

可好景不长,虽然祥安的免税还在执行着。可国丈爷张国纪却从人人所羡慕的典范,一下子跌落神龛。整个祥安城无数百姓都在谣传,说张国纪在京中犯事被赶了回来,幽禁在家。</p>

虽然张国纪早已经从那两间破瓦房搬到了四进国丈府,身份地位也不是他们这些老百姓所能比拟的。可在大多数人眼里,张国纪现在倒好不如当年靠着给人代写书信为生的小秀才。毕竟老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保不齐哪天再从北京被赶到河南,说不定还能从河南被贬到广东。</p>

一时间祥安城内倒增添了不少看国丈笑话的人。</p>

只是张国纪也是一个倔人,虽然他读书没读的太明白,更没读出什么大成就。但是圣人的道理读了一肚子,那些个大明朝士大夫的风俗习惯更也是没少学一点,甚至整天以文人士大夫自居。曾经家里贫穷之时,他就喜欢讲究排场,如今这富贵了更是难免。得知乡亲们对自己的评价之后,更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天寻死觅活的,在心中对自己这个贵为皇帝的姑爷也是更多了几分怨恨。</p>

如今刘鸿训的宣传部已经把大明日报的版图开到了全国各地,这一月一刊的报纸送到张国纪这间奢华是书房中后,每每能够听到张国纪那不断的批判之声。</p>

张国纪也有大梦想!在他心里他先是文人,其次才是皇帝的老丈人,大明朝的国丈爷。故而对自己这位年轻的姑爷他总是嗤之以鼻。对那些惨死的东林士子们他这是更多了一些同情和怜悯。</p>

这个破落的秀才,靠着自己女儿才成功换的一片富贵的读书人。从来没有在斗争激烈的大明朝当过一官半职的他,竟然还有一套对政治的理解,对国家的理解。</p>

中国的文人大夫总是这样,空怀着一腔激情。总是认为仅有天上才,是人间相。可心里的满面春风,总是会和现实之间在碰撞之后形成强烈的落差感。</p>

张国纪也不例外,张国纪甚至于更甚。</p>

河南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区,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也过着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在这样的小城之下生活也在不知不觉间再次恢复了平静之中。</p>

可这一日,平静的小城在清晨便被一阵喧哗所打断。好奇的百姓忍不住探出了脑袋,看着街道上数十名身着精美飞鱼服的锦衣卫,快速的朝着城中张国纪的府邸飞奔而去。</p>

好奇的村民还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可惜临近夜晚张府便彻底落下了锁。一支马队拖载着众人缓缓的朝着北面驶去。</p>

开封里北京城一千四百里。拖家带口的锦衣卫花费了整整六天时间这才走到通州。</p>

临近京城,为首的骆养性心情也是愈加的兴奋起来。也是兴奋的和张国纪不断的进行着交流。车队里不时的传来爽朗的笑声。</p>

可此刻前面一队锦衣卫的出现打断了这里的笑容,为首的锦衣卫骆养性自然认得,这是自己父亲的底下的忠犬。</p>

看着朝自己着跑来的校尉们,骆养性收起了刚才那肆无忌惮的笑容,额头上眉头紧蹙着缓缓的催赶战马往前慢慢的走。</p>

“王千户 ,李千户。你们二人这是有什么要事吗?”</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