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屡献毒计,赵姬疯狂求饶第123章 活不下去了民才会造反
依然被士兵拉了下去,找了一片地方,砍了脑袋。</p>
在场就剩下秦国众人了。</p>
“陛下——”</p>
“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置赵国?”</p>
王翦询问道。</p>
他毕竟只是个将才。</p>
让他攻打城池,他擅长。</p>
让他以城池防御,也擅长。</p>
但唯独不擅长攻打下城池后该如何首为秦地。</p>
毕竟,这里是赵国首都,平民百姓都是赵人,若是处理不好,还是很麻烦的。</p>
嬴政也有些迟疑。</p>
在他上位这些年中,</p>
他也没真正接手过收国之事。</p>
该怎么处理,他也不知道。</p>
因此,</p>
他只能看向苏诩。</p>
苏诩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虽然臣也未做过此事,但倒也能提几点建议。”</p>
“说!”</p>
嬴政是国君,</p>
王翦王贲都是将臣。</p>
他们都是两眼一抹黑,</p>
也就只有苏诩这个智谋文臣能主事了。</p>
苏诩平静地说道,</p>
“赵国虽已破,但民心未定。”</p>
“我们需以仁政安抚百姓,让他们感受到秦国的恩泽。”</p>
“首先,应立即颁布诏令,宣布废除赵国苛政,减轻百姓负担。”</p>
“同时,选拔贤能的赵国士人,让他们参与治理,以示秦国对赵国人才的重视。”</p>
“此外,对于那些曾经为赵国效力的官员,只要他们愿意归顺秦国,我们应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为秦国效力。这样既能减少抵抗,又能充实我们的官僚体系。”</p>
无论是在秦国还是赵国。</p>
有才有能的人都不在少数。</p>
国家的腐朽,不是因为缺少这些人才,而是这些人才挤不进去朝堂了。</p>
就算能挤进去一两个,也无法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只能随波逐流,玷污了大志。</p>
所以,</p>
只要能启用这些人才。</p>
必然能快速稳定住民心。</p>
“天下百姓,基本连一县距离都不曾出过。”</p>
“他们头顶的国君姓什么,也与他们无关,他们在乎的,无非是每年向当官的缴税多少。”</p>
“将这些利益实打实地落实到民众身上,傻子才会造反呢。”</p>
苏诩的一番话。</p>
再度让嬴政开了眼界。</p>
民众的眼界太短,看不到国的边疆,只能看到家的门口。</p>
因此,谁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信谁。</p>
至于国号是什么,改了几次。</p>
他们不在乎的。</p>
这话不仅对于赵国适用,对于秦国也适用。</p>
如果某个国家吞并了秦国,并且让秦国百姓吃得饱饭,住得上房,没有百姓会愿意为一个“秦”字而加入叛乱的。</p>
民众造反是什么原因?</p>
无非就一条。</p>
活不下去!</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