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数据很安慰论实际:缺乏幸福感(1/1)

作者:飘流瓶之大西北

生活,生下来,活下去看数据很安慰论实际:缺乏幸福感

今年底明年初会好起来 如果通过宏观看当下,经济是有周期的,现在处于调整期。 1978-2001年,是经济周期中的春天。在这万物复苏的经济成长期中,人均gdp从156美元到1000美元。 2001至2010年是经济周期的夏天,迎来了繁荣期,我们的工业gdp第一次超过了美国,成为第二大gdp国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赚钱都顺风顺水。 2010-2020年是成熟期,无论在哪一个领域,排位基本定型。这个时期,创业很难,因为各个行业都有龙头把控。 民营500强,超过65诞生于经济周期的春天,也就是1978至2001年。还有25诞生于经济周期的夏天,即是2001至2010年。 2020至2025是经济周期的冬天,也就是调整期。 2010至2020年,相当一部分人靠财富效应完成消费升级,约等于通过房价上涨来完成消费升级。 这几年调整期内,很多伪中产就显露出原形。因为资产才是他们的大头,在资产缩水之后,不管他们的其他收入有没有降,他们的消费马上降级。 四季轮回,经济周期也一样,冬天过后是春暖花开。今年底明年初,寒冬孕育着春天,美元降息,房价企稳,慢慢会好起来。 幡然醒悟:原来周围人的幸福都是假的 你现在所能感觉到的幸福,可能根本就不是幸福。 很多时候,当我们有一个好的房子,有了一个好的车,好的荣誉,好的学历,好的伴侣的时候,我们发现别人他们的伴侣,他们的学历,他们的钱财,他们的房子没有我们的好,我们其实是因为在比较中有了优越感,而感到很幸福。 但一旦有一天,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邻居,他们的房子和你一样好,他的车他的伴侣,他的学历和荣誉跟你一样好的时候,你瞬间就会失去那种优越感。当你失去优越感的时候,你会觉得不再幸福。 就像在30年前,人们没有相机,你有一个相机,你会觉得很开心,但今天,你的手机比那个时候的相机要好很多很多倍,但是你发现周围人都有手机,你觉得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在30年前,只有你家有网络,有空调,你就会有优越感,但是今天空调和网络依然让你很舒适,但是因为别人家也有了,所以体现不出来优越感,你也不再觉得幸福。 所以我们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认为的幸福根本不是幸福,那个只是一种病态的优越感,因为你有,且别人没有,你因为通过你有而产生的优越感。 在30年前,你有个很普通的汽车会觉得很快乐,今天你有汽车,别人有汽车,除非你有很好的汽车,你才会很快乐。所以这种比较而来的优越感根本不是幸福。 真正的幸福应该来自于你内心的真正纯粹的喜悦和满足,而不来自于外界所有的东西。如果你想获得幸福,不是通过物质的比较,通过好的汽车,高学历来获取的虚假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应该来自所有物质对比层面以外的内心真正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只有当你的快乐不来自你拎的包,你的学历,你男朋友有多帅气,那个时候你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经济下行,太可怕了!满大街尽是找工作到绝望的年轻人 昨天,刷到一个新闻,甘肃某单位招聘一综合办公岗,要求研究生学历,待遇仅2000元。 有网友说,以为少了一个0。 还有网友说,不是炒作就是羞辱。 不知道消息的真假,但也不见得是空穴来风。 大环境不好,各大企业面临重重困境,很多小公司挺不住都破产倒闭了,苦苦坚挺着的,也在降本增效,裁员、降薪比比皆是。 如今公司里,大多数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有闲钱养闲人。缺人的,大都内部调剂了,现在都恨不得一个人当三人使,哪还有空缺岗位对外招聘? 市面上,公开招聘岗位的数量简直是少之又少,与疫情前相比,简直是拦腰砍了再砍。 这几届的大学毕业生真的很惨,毕业即失业。原以为熬过了寒窗苦读,毕业后能迎来大展宏图的机会,不曾想竟在疫情的冲击和经济下行的浪潮中栽了跟头。 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竟会连职场的大门都进不去。 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已经不值钱了。 这点,我并不认同。 虽说学历≠能力,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学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能力。 只不过现阶段的供求失衡,才有了当前的困境。企业想花最少的钱招到好用的人,而高学历的想拿到匹配自己身份的薪水。 道不同不相为谋,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大学生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大家都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进入了无限死循环。 更让人心酸的是,很多年轻人不得不放下脸面送起了外卖,当起了保安。自食其力固然让人欣慰,可这无疑是走上了偏离人生轨迹的下行之路。 到底该何去何从?这些年轻人在迷雾中徘徊,曾经的憧憬被现实冲击得支离破碎,是继续在困境中挣扎摸索,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出路? 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未知数,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苦苦思索着前行的方向。 当下,唯有以变治变,方能迎来转机。 首先,持续学习,拓宽自己的就业视野。不要局限于传统行业和热门岗位,可以多关注一些新兴领域和小众行业,这些竞争会相对较小,会更有发展潜力。 其次,可以尝试轻创业或自由职业。从小规模、低成本的项目开始,逐步积累经验和资源。哪怕一时半会儿看不到结果,但只要熬住了深耕下去,时间自会给你答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