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1990第104章 采访
拍完照片,二人重新进入院门。 “小朋友,问你们一点事”,背着挎包的青年从包里拿出几颗水果糖,笑着走向三小。 “你们这是在帮诊所干活吗?有没有报酬啊?” 李伟刚要说话,被李志航阻止。 “你们是来看病的吗?” 两个青年对视一眼,“小朋友,我们是记者,专门来采访你们李家庄李医生的”。 “稍等,我去叫老师”,李志航刚说完话,宋倩起身小跑进屋。 问话的青年伸出的手,拦了一个寂寞。 二人相视苦笑,然后等着诊所医生的出来。 稍顷,李元穿着宽松的白大褂走了出来。 筑基后,本来就白的皮肤,更显晶莹光泽,加上他不凡的气度,给人一种年轻、沉稳的错乱感觉。 他们见李元拱手行礼,有样学样,双手抱拳。 李元笑着走下台阶,伸出右手,背包客忙伸出双手。 “李元,李家庄村医,幸会”。 “孙斌,省报记者,幸会”。 “马铁军,省报摄影师,幸会”。 “二位,请进”,李元走下台阶,右手虚引。 “请”,当李元靠近后,他们更是不敢放肆,非常配合地走入了房间。 三人分宾主落座,宋倩麻利地满上茶水,识趣地退了出去。 “二位记者先生,不知在下能帮上什么忙?” “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采访您这位传奇的人物”,孙斌客气地启动了采访环节。 “我就是一个小小的村医,难承厚赞”。 “不,在我的眼中,您就是一位传奇的人物”。 马铁军诧异地盯着孙斌,奇怪这不像是孙斌的风格。 孙斌之所以如此说,一个原因是糖足病的案例,另一个就是当下的切身感受。 一个乡下的小年轻,能够让他这个见过省长的记者心生敬畏,就觉得他非常的神奇。 “请问您是否有中医传承?” “应该是有的”。 “为什么说是应该?” “因为我的老师也是一名村医,他的医学知识非常渊博,我的一切都是老师给的,老师有着正宗的传承”。 “您的老师很出名吗?” “四里八乡很出名,但是其他地方就少有人知”。 “喔”,他在刚刚写下的这句话的前面加了一个星号。 “那个,听说您治愈过一位糖足病人,所以我们特意过来了解情况。 请问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不等李元回答,马铁军起身拿起相机,“我需要拍一些照片,你不介意吧?” “请随意”,李元见两人客气,也就觉得无所谓。 得到允许,他就开始在诊室里开始拍照,包括病床、药柜、桌子、以及聊天的二人。 他对着墙上的一个锦旗拍了一个特写。才再次坐下。 “你说的应该是光明村的佟师傅,当时脚部问题已经很严重,我使用针灸和药丸,确实帮他控制住了病情。 以后只要注意饮食,多运动,应该不会复发”。 “我听说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病,是无法治愈的,但是您刚才却说能够治愈”。 明显,这个记者来之前做过工作。 “糖尿病,我们中国称呼它称为消渴病,2000多年前,中医典籍就有记载,也有相对应的治疗手段。 一代代传承下来,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治疗手段。 东汉医圣张仲景更在《伤寒论》中列有专门药方”。 “既然有明确的记载,怎么现在很少报道中医治愈糖尿病的病例?”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斌很快便进入了角色,问题也变得犀利。 “你就是新闻工作者,你们平时报道的内容有多少是关于中医的?即使报道,那些报道的内容又是什么?” “啊!”,李元的问题,让他陷入了反思。 见对方没有回答,李元主动帮他解释。 “过去,我有订阅知名的《华夏医学杂志》,里面很少报道中医方面的文章,即使有,也是某某地发生一起严重的中医事故等等。 你想过为什么吗?华夏有多少中医?有多少民间传承中医?就没有值得你们报道的案例吗? 中医既然存在了五千年,并且有着非常完善的体系,说明他是有效果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主流媒体不关注它呢?” 李元的一连串问题,把记者问懵了。 他几次试图解释,但是感觉组织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 旁边的马铁军是一脸的好奇,一向言辞犀利的孙斌记者,今天好像有些不给力。 “您这些问题,我过去确实没有注意过,回去后,我会认真找资料,加以分析。 对了,您使用的也是医圣张仲景的药方吗?” “是的,我基于医圣做了适当的加减”。 “我还是很好奇,来之前,我调查过糖尿病的数据,当前我国糖尿病病人占比已经突破全国人口的35。 这么大的基数,按说,应该有很多人会去看中医啊,怎么身边很少有人提到过中医治愈糖尿病的事情。 反而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应该吃什么药,做哪些治疗。 对于这种现象,不知道您是怎么看的?” “我刚才已经回答过了”。 “这不一样,刚才您提到的是媒体报道,我提到是口碑,是老百姓的口碑”。 “糖尿病这个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过去我们发病率非常低,因为宣传不到位,所以即使老百姓得了这个病也不知道。 即使有病人找中医,告诉他们的也是消渴症,而不是糖尿病。 当某一天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他们一般会选择看西医。 因为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得了急症只有西医有效。 西医检查后,会告诉他,这个病症叫糖尿病并发症。 而且国家每隔几年,会进行全国统计,数据来源往往是医院。 如此,几十年过去后,大家就只记得糖尿病,而且达成一个统一的认知,得了糖尿病要去吃降糖药”。 孙斌皱皱眉头,内心不太认可李元的说法,总感觉他在强词夺理。 记录几笔后,他抬头继续问道:“在老百姓的认知中,中医确实救治不了急症啊!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随着采访深入,不经意间,孙记者已经把“您”改成了“你”。 李元轻叹一声,“我其实已经解释过了,其中一个问题就在你们这些新闻工作者得身上”。 “啊!你的意思是,中医治疗不了急症是我们记者的错?!” 他的表情和语气表现的非常夸张。 “第一,我从没有说过中医治不了急症,这是你的认知!” 此时,正好一个偏头痛的老病人走了进来,李元说声抱歉,起身扶住来人。 “三大爷,今天好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