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我有仙田空间第213章 情歌王子
这里高楼林立,霓虹闪烁,汇聚了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也隐藏着无数商机和机会。</p>
陈德忠选择了阿基的酒吧,作为他初到山京城的休憩之地。阿基是他在澳门认识的朋友,酒吧开在市中心,客人很多,晚上时常有现场音乐会。</p>
那天夜里,酒吧依旧热闹,陈德忠坐在吧台前,端着一杯酒,看着台上表演的年轻歌手。</p>
但就在这个时候,阿基突然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德忠,帮个忙行不?那个歌手嗓子出了问题,今晚台上没人了,你上去唱几首,救个场!”</p>
陈德忠原本想拒绝,但看到阿基焦急的样子,最终无奈地笑了笑:“行,我就献个丑。”他放下酒杯,走向舞台,拿起吉他,轻轻试了几个和弦。</p>
舞台上的灯光打在陈德忠身上,他扫视了一圈满是期待的观众,微微一笑,随即拨动琴弦,唱起了一首老歌——《故乡的云》。</p>
他的嗓音低沉浑厚,带着一股淡淡的忧愁和乡愁,酒吧里原本嘈杂的人群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沉浸在这歌声之中。</p>
酒吧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那动人的旋律在回荡。陈德忠唱得投入,台下的观众听得动情,有人甚至低声跟着哼唱。</p>
歌曲结束后,酒吧内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p>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西装的中年男人从人群中走上前来,递给陈德忠一张名片:“你好,我是刘制作人。你的声音真是太特别了,有兴趣出专辑吗?”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发现了埋在沙滩下的珍宝。</p>
陈德忠接过名片,扫了一眼,笑着摇了摇头:“我只是随便唱唱,没想过做歌手。”刘制作人却不死心:“你这嗓音,绝对能在乐坛杀出一条路来。要不,咱们先试试看?”</p>
陈德忠起初并没有放在心上,但刘制作人却锲而不舍,三天两头打电话给他,反复强调他的嗓音多么有市场潜力,尤其是当下乐坛流行复古风情歌,陈德忠这样的声音正是市场所缺少的。</p>
“德忠,我做了这么多年音乐,真的很少听到像你这样有韵味的声音。你想啊,就算不为名利,你也得给自己一个机会,对不?”</p>
刘制作人一边劝说,一边画饼,“你想想,山京城多少人挤破头都想站到台前,但你是上天赏饭吃的。”</p>
陈德忠最终被说动了。他心想,反正自己在澳门赚了那么多钱,唱歌又是他喜欢的事情,不如试一试。他笑着对刘制作人说:“行吧,就当交个朋友,我试试录几首歌。”</p>
他们选了一家山京城口碑不错的录音棚,陈德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随着专辑的热卖,唱片公司决定乘胜追击,安排陈德忠参加了一档山京城最受欢迎的音乐综艺节目——《歌声重现》。</p>
这是一个老牌综艺,嘉宾们在舞台上用经典老歌进行对决,观众遍布全国。</p>
陈德忠站在舞台后台,听着台上主持人热情洋溢的介绍,心中却平静如水。他习惯了澳门赌坛的风浪,这种场面算不得什么。</p>
他的对手是一位当红的偶像派歌手,年轻、帅气、粉丝无数。</p>
节目组特意安排两人对决,以增加节目的噱头。那位年轻歌手自信满满地演唱了一首热辣的流行歌曲,赢得了一片尖叫声。</p>
轮到陈德忠时,他依旧选择了那首熟悉的《故乡的云》。灯光打在他身上,吉他的前奏响起,台下的喧嚣渐渐安静。陈德忠的声音缓缓流出,低沉而深情,仿佛在讲述一个久远的故事。</p>
评委们默默闭上眼睛,听得入神。观众席上,不少人眼里噙着泪水,甚至有年长的观众轻声哼唱。</p>
歌曲结束,全场鸦雀无声,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评委们纷纷站起来鼓掌,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评委拿起话筒:“陈德忠的声音有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是天生的天赋。这样的歌声,真是难得一见。”</p>
在后台,陈德忠的对手气得咬牙切齿:“哼,不就是会唱几首老歌吗?有什么了不起的!”</p>
旁边的工作人员却低声说道:“人家那是真有实力,刚刚的情感太有代入感了。”年轻歌手只能愤愤地看着陈德忠,心里却无可奈何。</p>
山京城的高楼林立,喧嚣繁华。陈德忠坐在租下的写字楼办公室里,脚下是川流不息的人群,手中是刚刚签好的租赁合同。他把那纸合同随手丢在桌上,眼睛却盯着窗外那些巨大的广告牌,仿佛它们都在为他的未来打气。</p>
他拿起电话,召集了几个在音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朋友,搞了个小型会议。会议室不大,桌上摆着几瓶从香港带来的好酒。</p>
陈德忠靠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敲打桌面,那节奏感像是他随时在为下一首热门歌曲找灵感。</p>
“我跟你们讲,传统唱片公司都是死板的老家伙,太看重商业利益,结果把音乐玩得没了味道。”</p>
陈德忠眼神炯炯,盯着朋友们,“咱们德忠唱片要做不一样的,给年轻人一个真正能发挥才华的地方。只要有实力,就让他们上。”</p>
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中一个壮着胆子道:“德忠,你这是要烧钱啊。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搞不好就赔个底儿朝天。”</p>
陈德忠淡然一笑,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我从澳门带回来的钱,不就是为了投在这些地方吗?放心吧,输得起。”他的语气平静,仿佛谈论的不是千万投资,而是饭后的一顿宵夜。</p>
说干就干,陈德忠很快就从香港、台北、山京城这些音乐重地,挖来了几名资深的制作人和编曲高手。</p>
录音棚的落地窗外阳光透进来,他站在录音棚门口,仔细打量着新设备的安装情况。</p>
几位制作人一边忙活一边忍不住感慨:“陈总,这录音设备可不便宜啊,这样的顶级设备,山京城能用得起的公司不多。”</p>
陈德忠毫不在意地挥了挥手,笑道:“咱们要做的,是最顶尖的音乐,这些钱花得值。”他一边说,一边走到新安装的调音台前,摸了摸光滑的面板,像是对待一件稀世珍宝。</p>
录音棚的每一个角落都布置得一丝不苟,他甚至亲自参与了录音室的声学调试,确保每个音符都能被精准捕捉。</p>
陈德忠高薪打造的团队在圈内迅速引起关注,音乐圈子里开始流传起一个说法:“德忠唱片,不缺钱,只缺好作品。”</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