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导演的升级路第365章 老男孩
王泰利见老搭档陷入尴尬,急忙在一边忙着帮着找补,却一不留神露了底:“对对对,我们现在就是在为《老男孩》搬上大银幕而努力,现在剧本到位,演员定了大半,剧组也搭建了大半”、和平时接梗搭话还行、但关键时刻拉胯的肖秧相比,年岁更高且自己当过老板的王泰利,其实更适合聊正事。</p>
“有困难吗?”陈燔很诚恳的问了一句。</p>
“困难,挺大的!您那个导演计划,我们能……”王泰利小心的试探着。</p>
“这样,约个时间,你们带上剧本,到我那儿细说。”</p>
第三步,收下当……当个演员。</p>
晚上回家,运动过后,丫丫照例枕着对方的胳膊侧躺, 预计陈燔离患肩周炎网球肘之类的毛病不远了。</p>
“今天你对那两位的态度,好像和以前的导演都不一样……”丫丫忽然问了一句,在她的记忆里,陈燔对同行态度基本都挺客气的,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有点占据上位的感觉。</p>
“唔,他们不是‘正统’路子出来的,需要仔细考量考量。”陈燔答了一句,他才不会说自己是为了强行玩三步棋装逼法呢。</p>
不过也确实没错,虽然肖秧确实有北电的求学经历,但人学得是广告导演,入行则靠网络短片。他是属于整活能力一流,叙述讲故事水平欠缺的类型。</p>
(某作者:怎么忽然感觉在说我自己?)</p>
好像,大部分搞网络短片的导演都差不多,他们对正经的院线电影都有一种无知者无畏,又给予捞钱变现的德行。于是他们的结果也都差不多——票房还行,口碑拉胯。万合天宜一战告负,于是马上缩回去继续搞网剧(《扬名立万》其实不是万和主导),大鹏就更不用说了,《煎饼侠》赚了不少,但流失的观众缘到《年会不能停》都没还清。</p>
而《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算得上是这类电影的鼻祖。在原时空,筷子兄弟最终是求到了港资那边,对方派了一堆的所谓技术人员帮忙拍摄。但最终呈现的效果么,却完全没啥电影基本的质感。成本3000万,票房一个小目标,但口碑稀碎。关键的是,钱都让片方赚去了,骂名全归了这哥俩。</p>
虽然能赚钱,但陈燔对这电影兴趣挺一般,属于能拿到手最好,拿不到手拉倒的类型;相较之下,他对“泰哥”更感兴趣。</p>
喜欢小导演的升级路请大家收藏:()小导演的升级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