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第1264章 参考资料
姜翰带着刘尚穿过大厅,来到一张硕大的木桌前。这桌上分开摆放了十来本足有两寸多厚的书,每本都是两尺长一尺宽,页面相比日常所能见到的书籍大了不少。旁边还放了一些纸墨笔砚用品,有另外两三人也正在翻看这些大书,还不时往白纸上摘抄着什么。
“此乃可借阅的书籍文稿目录,你先看看感兴趣的内容,拿纸笔记下来,我再拿去柜台办理借阅手续。”姜翰轻声向刘尚说明了这些大书的使用方法:“每次最多可借阅三份资料,归还之后方可另行再借。”
刘尚也压低了声音问道:“那借阅的文稿可否带出图书馆?”
姜翰摇头道:“我等平民是不行的,只有在官府办的三亚大学在校学生,各个衙门里当差的公人,才能凭证件登记,把文稿借走数日。”
“原来如此!”刘尚心道这图书馆的规矩倒是颇多,不过若非如此,只怕这里收藏的资料要不了几日就会陆陆续续无故失踪了。
刘尚再看那些大书的封面上,分别写有文学、地理、科学、法律等等,他正待想先看哪个方面的资料,姜翰已经抬手指着桌上一本目录道:“海汉国史,先生需要参考的资料,大概是要在这里面找了。”
刘尚便依他所言,将那本目录取过来,才发现书册的侧面还有密密麻麻的许多分页小标签,以备快速查询内容。刘尚很快找到“战争”一栏,然后从标签粘贴处翻开,见所列的条目也满满当当的数页。
海汉战史是分年份归档,从1627年登陆榆林湾与明军水师的便是返回三亚后在执委会上作报告时所用的文稿,后来也曾在官方媒体上刊载过。
这三篇稿件各有特色,,出使福建的舰队返回三亚的是歌赋体裁,对战事的描述相对抽象,文学性更为突出,所以被选入了课本之中作为教育后人的题材。而更有临场感,细节方面也更为详尽,不过因为这份文稿原本是内部参考资料,所以在复制的馆藏品中,有大量涉及军事情报的具体数字都被删节处理了。
这其实还并非与这场战事相关的所有馆藏资料,事实上至少有超过二十份相关文档资料收藏在图书馆中,他们所借到的不过是公开资料中最为出名,传阅度最高的三份。
刘尚真正想看的资料还是政体相关的信息,一开始他只是想随便借份资料装装样子,应付一下姜翰,以便后面再设法让他出面去借阅一些其他的资料。不过真拿到这几份资料之后,刘尚还是很快就被其中的内容给吸引住了。
这其中记载的信息,绝大部分都是他以前闻所未闻的,比如海汉派去福建的使团曾在漳州城内遇刺,由此牵出了幕后主使郑芝龙一伙,海汉舰队才直接出手,携明军攻下了十八芝在福建海岸附近的据点南日岛。而之后十八芝向其靠山荷兰人求助,于是组成联军试图夺回南日岛,但再次被海汉军挫败。荷兰可是当年福建明军动员数万人才堪堪能占据上风的对手,但在与海汉的对战中似乎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是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状态中。
大明官方对当年这场战役记述不多,刘尚以前所了解到的信息就是福建明军主导了这场以剿匪为目的的战事,海汉仅仅只是作为提供后勤支援的海商被简略提及,但这显然是与海汉的记录大相径庭。这三份文档中,无一例外都说明了海汉军是战斗主力,而福建明军所扮演的是接受海汉指挥并负责后勤运输的辅军角色,与福建官方在战后发布的公文恰恰调换了角色。
刘尚慢慢查看这三份文档的记述,心中对孰真孰假也基本有了数。海汉的战斗记录无疑要比福建官方发布的内容详尽得多,对于事情来龙去脉,交战双方出动的兵力规模,遇敌时间,战斗过程,战果统计,全都有十分细致的记录。而且后来海汉人先占澎湖,再攻台湾,后来更是一路北上将控制区推进到大明北部,这总不可能也全是福建明军替他们出战打下的地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