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漫谈89(2/2)

作者:梦中的猎人

山乡轶事第89章 漫谈89

“再比如这一句,‘夜卧千重剑戟围,朝餐一味人肝脍’,晚上睡在兵营里,早上吃的是敌人的心肝。”</p>

众人默然不语。不久之后李青松说:“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这句诗出自王粲的《七哀诗三首·其一》。这首诗是王粲在董卓之乱时所作,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诗中通过描写白骨蔽平原、饥妇人弃子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还有‘可怜河边无定骨,尤是春闺梦里人’,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四首·其二》,全诗内容为:</p>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p>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p>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诗的前两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将士们为了保卫国家,奋不顾身地与匈奴作战,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生在胡地的烟尘之中。后两句则通过“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的鲜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河边的白骨是那些战死沙场的士兵,他们的妻子却还在梦中思念着他们,期待着他们的归来。这种生死两隔的悲剧,让人不禁为那些无辜的生命感到悲哀和惋惜。</p>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龙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谴责和对人民的同情,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反对战争。”汪老师又举出一首诗。</p>

众人纷纷踊跃发言,一路上气氛异常热烈,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交融,仿佛一场思想的盛宴正在上演。不知不觉间,时间悄然流逝,但每个人都沉浸其中,全然忘却了周围的一切。</p>

终于,这场激烈而精彩的讨论接近尾声,汪老师用他那深邃的目光看了看周围的人,缓缓开口说道:“正如大家说的一样,龙国的文学作品绝非仅仅局限于脉脉温情这一种表现形式。要知道,炎黄文明能够传承至今,并不仅仅依靠那些温馨感人的故事和情感。我们的先辈们曾经饱经战火纷飞之苦,遭遇过无数次天灾人祸的肆虐,同时还成功抵御住了众多疫情疾病的侵袭。正是这些残酷无比的考验与磨炼,铸就了华夏民族坚韧不拔、铮铮铁骨般的精神品质!”</p>

喜欢山乡轶事。</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