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布局山东(1/2)

作者:一小水滴

明末:大周太祖第33章 布局山东

火器、火炮的训练,刘卓只能从身边的精锐将士开始。训练不达标、跟随时间短的人,刘卓压根就不考虑在内。</p>

就目前朝廷的整体形势来看,辽东可是一个泥潭,刘卓若是到辽东,肯定会被文官集团坑死。</p>

这一点可是有迹可循的,打仗时,你若迅速出击,文官会说你贪功冒进;你若按兵不动,迟迟不出兵,文官会说你贻误战机,养寇自重。</p>

有明一朝,在中后期,文官对于武将的打击可谓是不遗余力。明中后期,一名想要有所作为的文官或武将,必须得朝中有靠山,否则,真的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p>

李成梁、戚继光的凄惨下场就是拜文官集团所赐,因两人都曾有一个共同的靠山张居正。</p>

其实,无论是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军,还是后来的李自成起义军都算不上强。</p>

努尔哈赤从起兵开始,用了三十多年才基本统一女真各部,其一生都没有越过宁远防线;后来的皇太极虽然几次入关劫掠,但是始终打不破关宁防线,打不下北京城。</p>

即便是后来明朝内部流民遍地,义军四起,多尔衮还是没能攻破山海关,都没有想着入关。</p>

即便是满清入关了,也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统一全国。</p>

各地的起义军更不用说了,前期被官军按在地上反复摩擦,被前来围剿的官军追着跑,算不上强。若非精锐全部消耗在与满清的对战中,起义军还真不一定能有什么作为。</p>

满清用了三代人的努力,才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稳定统治。</p>

所以,八旗军战力也就那样,不过是后世的无知与吹捧。</p>

就明末时期的各地战兵战力来看,八旗军战力稍胜明朝边军,也可以说旗鼓相当;明朝边军吊打各省地方军队;各地军队完胜起义农民军。</p>

随着募兵的不断进行,刘卓也在考虑到底招募多少合适。毕竟有部分总兵,所掌兵马有的也不过万余人。</p>

再者,辽州就那么几万人口,一下出来上万的士兵,这明显不合适。</p>

三千已经是明面上的极限了,剩余部分可以做后备役。</p>

士兵人数既然定下来,那接下来就是各营、各队的人数、及所属兵种之间的配备了。火枪队是必须有的,暂定1000人。至于政训队,暂定200人。</p>

长枪队暂定500人,刀盾队暂定300人,投掷队暂定300人,骑兵队500人。火炮营200人,后备营1000人,亲卫队100人。</p>

接下来就得根据各队长的擅长和优势来选任各队主官。其他人对火器的熟练、运用程度不行,只能刘卓亲自上了。</p>

刘卓心中的各队主管分别是:</p>

火枪队队长刘卓,政训队队长张宁远,长枪队队长王北风,刀盾队队长徐长庚,投掷队队长吴俊,骑兵队队长吉达,亲卫队队长李寒阳,后备营队长卫道。</p>

说起来,自家媳妇除了怀孕刚开始的时候略有不适外,随后就跟个正常人一般,该吃吃,该喝喝。一点也不妨碍自家媳妇处理商行的事务。</p>

但是,刘卓丝毫不敢大意,劝媳妇在一旁看书、或者在院子里走走,不敢让媳妇有半点操劳。</p>

辽州组织青壮训练,也让隔壁的沁州、潞安府(沈王朱模的封地)暗暗鄙视。朝廷萨尔浒兵败,可还不至于引起内地的混乱吧,大惊小怪的。</p>

沁州和辽州一样,都是三个县,潞安府则比两州大了很多。</p>

当岳父董明顺跑来刘宅与刘卓沟通后,刘卓颇为无奈的笑着。刘卓也劝岳父只要不违制,对方就没辙,找不到弹劾的理由。</p>

自从媳妇怀孕,岳父基本上有事没事就会来刘宅这边闲逛。</p>

毕竟整个辽州,三个县屁大点事也没有,应该是所有的州府最闲的了。</p>

派往山东的部分护卫、还有种番薯的陈大福、陈二宝、以及寻找海盗的唐林也回来了。</p>

刘卓一一询问如今的情况,莱州与登州府有庄园十几座,仅训练了千余人的护卫队,此等实力令各处豪强也不敢小觑。</p>

刘卓也旁敲侧击兖州府有没有什么异常变化?有没有徐鸿儒此人?</p>

至于番薯这块,在陈氏派人的协助下,番薯的产量确实超千斤,并且颇为耐寒,可以作为后备的粮食。</p>

此外,针对番薯的脱毒问题,陈氏也在不断研究,希望解决产量一年不如一年的问题。</p>

唐林没有给刘卓带来什么好消息,因为找不到郑芝龙,海盗中没这个人。</p>

刘卓听着传回来的消息,有点难以置信。</p>

思索片刻,才觉得哪里出了问题,现在是万历年间,这郑芝龙可能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自然是找不到了。</p>

片刻后,刘卓笑着对唐林说:“不怪你,是我的我问题,你下去休息一段时间吧,辛苦你了。”</p>

唐林随即退下。</p>

海上贸易确实挣钱,但是对于刘氏商行来说,也并非一定要借助海盗的力量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