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周太祖第134章 后金探查
“我听底下人汇报,女真的鞑子摸过来了?”王天行不太清楚状况,询问道。</p>
“来了四五百骑兵,楚兄这边也挡不住,就放进来了。”吉达一脸平淡的将情况说出来。</p>
“若是这样的话,我部需要早做准备。各种物资得从后方的大营运送至最前沿的防线,免得后金大军到了跟前,我军还没有准备好。”王天行提出自己最为关心的事。</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王兄弟言之有理,我这就派人将张宁远、王北风两位将军找来,一同商量下物资的搬运事宜。”吉达提议。</p>
一刻钟后,五个游击将军,还有一个楚知白,就聚齐了。</p>
“诸位,鞑子一个时辰前,已经发现了我军构筑的工事。我们现在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应付接下来的局面。”吉达向几人讲明了召集的原因。</p>
“接下来需要在三日内,将最前方防线所需的物资全部运抵,这是我军必须要完成的任务。”</p>
“如若在后金大军到来前,还没有运达,我军只能被迫后移防线。现在我将物资运送的顺序列下。”王天行不仅心思缜密,而且胆大敢为,其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p>
“火炮、炮弹、火药、粮食、武器、重甲、帐篷、衣物等。参与搬运的士兵,严格按照上述的顺序将物资运抵最靠前的防线。三日内,必须将所有火炮迁移至前线。”</p>
整个协调现场,好似变成了王天行的主场,其不断的发号施令。虽然众人心中有些不太舒服,但是因王天行的提议确实是目前最有效率的方案,也只能暂且忍耐下了。</p>
“楚知白,你继续将亲卫布置在盖州方向,盖州方向有任何的举动,你都必须上报。”王天行吩咐道。</p>
“王将军放心,楚知白必定严格执行。”楚知白起身表态。</p>
“盖州方向虽然布置了探子,但是最前沿的地段依然需要安排士兵守卫,诸位谁愿担此重任?”王天行抬头望向几人。</p>
“我带人过去吧,我手下的三千重甲卫已经上了辽东。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后金大军若是提前过来,有他们在,绝对可以抵挡较长的时间。”吉达起身领命。</p>
“长生岛的平民百姓不在少数。传令段千秋、丁敬臣,令二人遣人前往长生岛招募人手,协助我军搬运物资。”王天行下令道。</p>
“诸位将军可还有补充的地方?亦或需要解惑的?”王天行望着几人。</p>
几十息后。王天行继续开口。</p>
“既然如此,诸位就是没有意见了。那就按照前述开始执行吧。”王天行异常坚决果断。</p>
命令下达后不久,整个工事中,除了收尾的士兵,多数士兵朝着复州大营的方向快速行军。除了部分的新兵体能跟不上外,大半的士兵都展现出了惊人的行进速度。</p>
前世,我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八军113师十四小时急行军145里,创下了轻步兵行军的世界纪录。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也没有哪支军队可以打破记录。</p>
放弃发展大规模骑兵后,刘卓就不断加强着这帮将士的体能、行军速度。</p>
至今,刘卓也不知道,这帮队伍的行军速度是什么情况。</p>
营中的战马自被刘卓卖出三千匹后,剩余的战马多数都被用来传信使用,如今辽东的战马仅仅只有五百匹左右。</p>
就在大量的将士在路上快速行军的的时候,几十传令兵就已经到了复州城附近。有人去传令段千秋、丁敬臣;有人去传令火头兵搭锅造饭;有人传令营中的士兵开始搬运物资。</p>
复州城中。</p>
“传令,段千秋、丁敬臣,遣人前往长生岛招募人手,协助我军搬运物资。”传令兵传令。</p>
“丁老弟,看来前方又有新情况了,你集合队伍去大营中协助搬运物资。我带人前往长生岛召集民众,稍后就到。”段千秋望着着急离去的传令兵,有些担忧。</p>
“好,那我就带人先行一步。”丁敬臣面对段千秋的安排,没有丝毫的抵触,迅速的行动起来。</p>
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已经入夜。</p>
从复州至盖州方向百余里的路途中,一个一个的火把被点燃,从远处望去,就像是一条长长的火龙一般。</p>
每隔五里、十里,不仅有清水、食物供应,就是有着热腾腾的饭食。但是,众将士只顾着不停地行军,只有少数累倒的士兵会停留片刻,吃些东西,来补充体能。</p>
无论是先前的李有为降金,还是如今构筑工事被探查。自登上辽东的那刻起,上天就在不断地降下磨难,默默考验着这支看似不错的军队。</p>
若是有谁最清楚这支军队的战争潜力、能耐,那无疑就是军队建立者刘卓了。当然了,无所不知的上天除外。</p>
喜欢明末:大周太祖请大家收藏:()明末:大周太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