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宋,重生赵车神第33章 殿试前夕
只能说科举不愧是百姓打破世家常规晋升高位的一条途径,当殿试的消息传到大宋十三道时,各地贡士就跟吃了枪药一样背起行囊开始火急火燎的往汴京赶路。</p>
那些一直留在汴梁的也开始聒噪起来,日夜不停的谈着有关于殿试的话题。</p>
眼瞅着到京考生越来越多,甭说各个客栈,就连大街小巷都是席地而坐握书阅览的学子,人声鼎沸不绝于耳,使得原本就热闹的汴梁再添几份喧嚣。</p>
对于生平着作等方面皆有涉及,然而这些能死记硬背的东西还算是小儿科,殿试最需注意的重点还是在于考题是由皇帝出的,除开文学之外还要兼顾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旨在选拔既有文学才华又有治国理政能力的官员。</p>
“张尚书,此次参加殿试的考生有多少人?”</p>
张泾答道:“回殿下,共三百一十九人,其中二百七十六人来自各道地方,四十三人是国子监出来的学生。”</p>
“之前本王的要求你可知道?”</p>
“下官知晓,在发布告示同时薛相就已经知会过了,下官早已严令考试期间国子监的教授、博士、教习甚至于杂工、匠人一干人等不得私自出门,更不能与任何学子有所接触,发现一例即按规则处置。”</p>
赵景颇为满意的点头赞许:“劳你多费心了。”</p>
张泾拜谒:“为国尽职乃下官本分,殿下言重了。”</p>
再往前走几步,赵景往左一瞟,瞅见人群当中有一人单衣薄履,蹲坐在石墙边使劲往肚子里灌水。</p>
就看现在天气尚有一些寒意,自己出门还需要加件内衬,此人衣着单薄打满补丁、靴履还有破洞,如何能御寒呢?</p>
看出赵景疑虑,张泾主动为他解释说:“外地考生不似国子监学生,多是家境贫寒者,一路长途跋涉,盘缠耗费良多,很多人都如他这般舍不得住客栈,在寒风中受冻,以水充饥,只为在科举中化蟒为蛟,遇风成龙。”</p>
明白其中意味,赵景心头猛然一顿,的亏是有科举,不然平头百姓怕是一辈子都没机会出人头地的…</p>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亲眼目睹这般景象,赵景可算有点明白杜子美的心情了。</p>
“张侍郎,即刻去从户部调拨些钱来,但凡是家境贫寒的学生,考试期间的伙食费、住宿费都由朝廷包了,疏漏一人本王把你的官服扒了。”</p>
“但遵殿下之命,下官这就去办!”</p>
高之槐往里紧裹几下自己的便服,迎风快步离去。</p>
待其走后,神色郑重的张泾进言道:“殿下仁爱,乃大宋之福,只是殿下只优待这些穷苦考生,下官担心那些官宦子弟、富家子弟会不乐意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