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爷爷别哭,你大孙回来了!第114章 老朱:方孝孺?此人为啥青史留名?
老朱一脸期待的看向朱雄英。</p>
在此之前,朱雄英提出的很多建议,老朱那都是相当满意的。</p>
所以此刻,老朱十分想听听朱雄英的看法。</p>
“这个嘛···”</p>
朱雄英有些不知道说什么才好。</p>
因为他对古代科举制度,并不是很熟悉。</p>
再加上,古代并没有一个规范的制度,系统化的选拔人才。</p>
更多的,都是看考官和皇帝的个人好恶。</p>
不过这也是那个时代,不可避免的一些事情。</p>
在古代,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读书的。</p>
读书的资源,大多被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p>
普通百姓,就算是机缘巧合之下成为读书人。</p>
其底蕴,见识,也是远远赶不上世家大族。</p>
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的是制定一个完整的科举制度。</p>
“大孙,你想说啥就直说。”</p>
老朱以为朱雄英为难,如此开口。</p>
“爷爷,说起来。</p>
想要让科举制度完全公平。</p>
需要改变的,可能是整个科举的规则。</p>
甚至会因此得罪一些世家大族。”</p>
朱雄英认真的开口,看向老朱。</p>
“嘶····大孙看问题就是透彻。</p>
没错,你说得对。</p>
若是完全公平,肯定会有人坐不住。”</p>
老朱皱眉沉思。</p>
“爷爷,我觉得当务之急。</p>
是先恢复科举。</p>
而科举的项目,做出一些改变。”</p>
朱雄英认真的说道。</p>
“哦?</p>
大孙说得再明白一些。</p>
爷爷没听懂。”</p>
老朱毫不掩饰的开口,没听懂就是没听懂。</p>
“我觉得,科举考试,不应该只考文章写的好不好。</p>
这样太单一了,所挑选出来的人,也都是大同小异。</p>
我建议,先增加一些科举的类目。</p>
比如说,算学,天文学,农学商学等一系列的类目。</p>
这样一来,世家大族的优势就会被瓦解。</p>
民间真正有能力的人,机会也就更多一些。”</p>
朱雄英认真的开口。</p>
想要像后世那般,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p>
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得到的。</p>
而且,也要考虑到大明朝的现实情况。</p>
所以朱雄英,提出了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案。</p>
“嘶···大孙你继续说。”</p>
老朱听的入迷,朱雄英的理论,他之前还从未听说过。</p>
翻遍古籍,那也是天上地下独一份。</p>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p>
比如刚才爷爷提到过的水患。</p>
派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去治理水患,他能治的明白吗?</p>
可若是通过增加科举考试的类目。</p>
选出真正懂得治理水患的官员。</p>
那效果,岂不是会更好?</p>
这些人或许书读的没那么好,字写的没那么漂亮。</p>
但是他们有专业的知识啊。</p>
而长此以往,若是各个行业都能入仕,都能有所发展。</p>
民间百姓,自然也就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一些技能。</p>
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p>
朱雄英一边思索,一边如此说道。</p>
“有道理!</p>
有道理!</p>
百花齐放,这与一些古籍中的记载倒是不谋而合。”</p>
老朱显然是听进去了,不断的点头表示认可。</p>
“爷爷,这只是短期的一个方案。</p>
想要选出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p>
公平才是最重要的。</p>
我们的长期目标应该是,让大明的子民,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p>
经过基础的文化教育之后。</p>
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学科。</p>
继续深造。</p>
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良性循环。</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