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游石淙女皇吟诗 忙应制太子奉和(1/2)

作者:雾都山人

做则天女皇的男宠第131章 游石淙女皇吟诗 忙应制太子奉和

武则天时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p>

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后,需要化解李武两家的矛盾,以保证政权的顺利交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她采取了武李两家结亲、盟誓、搞平衡等措施,而组织游乐活动也是其中之一。皇帝游幸通常会有大批人员随行,除国之重臣外就是大量贵戚(主要是李武二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共同参与宴会等活动,可促进李武两家的交流与融合,缓解矛盾 。</p>

在公元700年初夏六月的一个清晨,朝会上,武则天宣布了一个令满朝文武都感到兴奋的消息:她将率领群臣游历嵩山,而武懿宗则留守神都。这个消息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朝堂上那些因日常政务而显得有些疲惫的面容。</p>

嵩山,这座中岳,自古以来便是帝王巡幸之地,也是文人墨客向往的胜地。武则天的决定,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也是对朝臣们精神上的一次放松。</p>

数日后,武则天与文武大臣们抵达了嵩山。在登封峻极之后,一行人来到了石淙山。</p>

这里山峰秀丽,溪水环绕,风景优美,潭碧、洞幽、峰奇、石怪、林茂、谷深,向有 “天中胜景” 和 “小桂林” 之称,是个适宜居住游玩的地方 。武则天在此建有行宫三阳宫,</p>

三阳宫里,武则天大宴群臣,席间,她乘着酒兴,决定举行一场诗词大会。</p>

“今日,朕欲与诸位爱卿共赏这嵩山之美,共赋这石淙之韵。”武则天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各题四韵,咸赋七言。”</p>

随着武则天的命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狄仁杰、张易之、张宗昌以及李峤、苏味道、姚崇、阎朝隐、崔融、薛曜、徐彦伯、杨敬述、于季子和沈佺期等从臣纷纷跟进,各吟《侍游应制》诗一首。</p>

在石淙河畔的翠幕之下,武则天身着金丝织就的龙袍,头戴镶嵌着璀璨宝石的凤冠,她站在群臣之前,气质威严而又不失文雅。她的声音朗朗,如同山间清泉般清脆悦耳,她读出了自己的作品《夏日游石淙》:</p>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p>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p>

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p>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p>

这首诗,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将石淙的壮丽景色和帝王的豪情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首联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石淙的山势,颔联则从自然现象入手,赞美了这片土地的丰饶和对京畿的滋养。颈联通过高岩与幽涧的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尾联则将视角转回到人间,描绘了君臣共饮的欢乐场景,以及他们游兴未尽,马蹄扬尘的生动画面。</p>

武则天的诗作刚一读完,群臣便纷纷鼓掌称赞,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赞叹。太子李显首先开口:“陛下的诗作,真是气韵生动,意境高远,令人钦佩。”</p>

相王李旦也紧接着说道:“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石淙的美景,更体现了陛下的仁智和对国家的深深关爱,实在是难得的佳作。”</p>

梁王武三思则赞叹道:“陛下的诗才,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首诗必将流传千古,成为我大唐文化的瑰宝。”</p>

狄仁杰也不禁感慨:“陛下的诗,不仅写景抒情,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让人回味无穷。”</p>

张易之和张宗昌等其他大臣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赞赏之情,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武则天的敬仰和对这首诗的欣赏。</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