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第88章 知人善任
常洛又示意他坐,缓缓道:"从陕西移民到辽东,是一项很要紧的事,既能缓解陕西饥民之苦,又能充实辽东。</p>
"周先生提出发动东南富商提供这一笔巨额费用,很是巧妙,如此一来东西南北就是盘大棋了。很好,的确很好。"</p>
"周先生,这件事就交给你办吧。朕相信以你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办得很好!"</p>
一席话,让周延儒感动到了肺腑。</p>
他站起身来,颤抖着声音说:"躬逢圣主,臣惟有粉身碎骨才能报答万一。"</p>
常洛从御座上走下来,拍了拍他的背,亲切地说道:</p>
"卿连中二元,卿的才干朕是知道的,等这件事办完了,还得征召卿入阁办事,到时候还得卿多受累。"</p>
读书,科考,连中二元,入阁对于自视甚高的周延儒来说,就是再自然不过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这么快就近在眼前,还是令他猝不及防。</p>
周延儒只觉得浑身都是酥的,一缕太阳照进高大的殿宇格外温暖。</p>
</p>
他从袖中取出条陈,双手呈了上去。</p>
常洛看了他一眼,说了声:"坐!"</p>
坐回到御座自顾自地看开了。</p>
应天乡试第一名,殿试第一名,还真不是浪得虚名。</p>
洋洋洒洒五千言,每一个字都像是用机器印刷出来的,一横一直,一撇一捺,一点一钩,找不出一丁点瑕疵。</p>
条陈写得高屋建瓴,从军政到民生,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从内到外,都看得十分透彻,提出的建议也非常切合实际,非常具有操作性,最难得的是见识超群,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晓得商人消息灵通,脑瓜活泛,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可以为朝廷所用。</p>
谁说大明没有人才啊,是朱翊钧、朱由校、朱由检不会用而己。</p>
常洛低着头,聚精会神看了足足半个时辰,完全将坐在一侧的周延儒给忘掉了。</p>
历史上,周延儒两次担任内阁首辅,第一次与温体仁斗得鸡飞狗跳,最终落败休养,一闲就是八年。</p>
温体仁卸任后,崇祯又召他回来统领大局。</p>
当时亡国之相尽显,周延儒自知再来必有大祸,却又不敢不来。</p>
再任首辅,少了温体仁的捣乱,周延儒做了不少实事。</p>
首先呈请释放欠漕粮的欠户,又建议减去那些兵荒马乱的地方两至三年不等的赋税。</p>
苏松常嘉湖发了大水,数十万饥民流离失所,周延儒又提出用来年夏粮代替漕粮。</p>
这些政策都确确实实减轻了农民负担,被时人称为善政。</p>
周延儒还推举了一大批被免职了的大臣,郑三俊管吏部,刘宗周管管都院,范景文管工部,倪元璐管兵部,其他的李邦华、徐石麒、金光辰、傅宗龙都得到了重用。</p>
应该说,周延儒眼光还是颇为毒辣的,所荐之人大多很有才干。</p>
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大臣。</p>
秦制君主的权力合法性始终存在一个权责不对等的问题,皇帝们的常规做法是将朝政错误一股脑推给下面的官僚集团。</p>
为了保全自我,官僚集团要么选择消极怠工,比如晚期的方从哲;要么会出现权势熏天的大臣,比如张居正。</p>
君王们如果既不喜欢官僚集团怠工,又不喜欢权臣爬到自己头上发号施令,内朝便应运而生,比如魏忠贤。</p>
崇祯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没有担当喜欢甩锅,手底下的那群人精,自然抱着多干多错能躲就躲的心态。</p>
又因为崇祯的刚愎自用,所以手底下的大臣明知不对,也懒得据理力争。</p>
天启杀熊廷弼,崇祯杀袁崇焕,寒的是天下人心。</p>
不要说在明末这样一个乱世,就是在治世,也根本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来担任首辅。</p>
孙承宗、袁可立正直忠诚,可是年事已高,最要紧的是思想太保守,性格太固执,守成有余,很难指望他们大开大阖打开新局面。</p>
温体仁才干的确不错,但此人私心太重,嫉贤妒能,内斗成性,绝不能让他当领头羊。</p>
杨嗣昌有很好的大局观,但是缺乏主见,不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p>
常洛每天晚上算来算去,只有周延儒还是一个不错的首辅人选,今日看了这份条陈,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错。</p>
他抬起头,望着周延儒粲然一笑。</p>
喜欢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请大家收藏:()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