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第193章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4k)
因为他分封诸王的心意已决。</p>
朱标笑着摇了摇头。</p>
“不是劝阻,难不成还能是劝进啊。”朱元璋笑道。</p>
朱标将手中的奏折递了过去,开口笑道:“确实是劝进,不过他这份奏折与其他大臣们的都不同,父皇你自己看一下。”</p>
听朱标这么一说,朱元璋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伸手接过奏章,看了一眼,脸上很快露出凝重的神情。</p>
“老大,马上让人召杨宪进宫。”</p>
“是,父皇。”</p>
杨宪从诚意伯府出来后,直接遇到了宫里的内侍官,被带进了宫。</p>
大殿内。</p>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早就在这等很久了,见到杨宪后,朱元璋沉声道:“杨国公你这个奏章里的内容,会不会有些思虑过重了。”</p>
杨宪在奏折里,对于分封诸王一事,大加支持,可他却又在奏折里写了另外一件事。</p>
那就是有关皇室宗室法的弊端。</p>
这份奏折写得非常详细。</p>
具体写明了,到时候朝廷一年要拿出多少财政来养活宗室。</p>
亲王每年一万石,郡王每年二千石,镇国将军每年一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则逐级递减二百石,辅国中尉、奉国中尉逐级一百石。</p>
公主及驸马每年二千石,郡主及其仪宾每年八百石,县主、郡君及其仪宾逐级递减二百石,县君、乡君及其仪宾逐级递减一百石。</p>
按照中书省制定的这个制度,即使是最低等的奉国中尉和乡君每年都会有二百石的俸禄。</p>
要知道在没有涨工资前,一个正七品的官员每年俸禄也仅有九十石而已。</p>
朱元璋自己小时候吃了够多苦,如今好不容易当上大明的皇帝了,他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再过苦日子可以理解。</p>
可这宗室制度,将会吃垮大明朝,成为日后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p>
只是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看着杨宪,开口道:“杨国公奏章里的话,担忧过度了吧,现在宗室才多少人,就算年俸再加一倍,对于国库来说也造不成多少负担。”</p>
杨宪心里想着,如何向朱元璋和朱标他们解释,会更加直观一些。</p>
他看到远处桌子上的围棋。</p>
杨宪走到棋桌前。</p>
朱标看着杨宪的动作,疑惑道:“杨卿你这是?”</p>
杨宪伸手将棋盘上的棋子推掉,转身看着朱元璋他们,开口笑道:“微臣想要跟皇上借一些米。”</p>
朱元璋正想要看看杨宪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正准备吩咐内侍官去准备,却听着杨宪接着开口道。</p>
“微臣要的米不多,我只要在这棋盘上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历史上,明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到最后你知道有多少皇室宗亲吗。</p>
从洪武年百人不到,到明朝末年,皇室宗亲这个数字直接膨胀到了将近六十万,不是六千、不是六万,而是整整六十万!</p>
世界上任何一个家族,也没有如此快的繁衍速度,后世姓朱的,有极大概率是朱元璋的子孙。</p>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朱元璋定下的这个宗亲制度,永乐之后,各地藩王宗室手上几乎没有任何权利,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捞钱。</p>
于是这些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为了拿朝廷补贴,自然是一个劲的猛生。</p>
大明弘治五年,山西庆成王朱钟镒,就创造了一项生育纪录,他整整生了94名子女。</p>
朱元璋脸上越来越难看,此时的他,自然也看出了问题所在。</p>
关于朝廷负担过重这件事,朱元璋在制定宗亲制度的时候,也不是完全没有考虑到。</p>
只是考虑的不够多而已。</p>
在朱元璋制定的制度中,皇室宗亲的爵位每过一代就要降一级,亲王除嫡长子外诸子降为郡王,郡王除嫡长子外降为镇国将军,以此类推。</p>
可一直到了奉国中尉,就不再降了。</p>
奉国中尉所生的孩子,无论嫡庶,所有孩子都能承袭奉国中尉的爵位。</p>
朱元璋认为自己已经考虑足够周到了,可如今看着几乎堆满整个大殿的大米,心中早已是翻起了惊涛骇浪。</p>
即便到时候都只是最低等的奉国中尉,可当他数量足够多的时候,也将吃垮朝廷。</p>
明朝后期,一年的朝廷税赋收上来,还不够给这些宗亲们发放俸米的。</p>
一旁的朱标在听了杨宪的分析后,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p>
朱标看向一旁沉默的朱元璋,作为长子的他,最能明白朱元璋此时的心情。</p>
因为自幼失去亲人,朱元璋对亲人格外重视。</p>
而且传统的小农思想,朱元璋更是巴不得子孙繁衍越兴盛越好。</p>
可如今杨宪把宗室供养的问题,直接摆在朱元璋的面前,就由不得他不面对了。</p>
大殿内,朱元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中。</p>
喜欢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请大家收藏:()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