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惊天大订单祖国不能让功臣受委屈(1/1)

作者:此间人雄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第410章 惊天大订单祖国不能让功臣受委屈

陈公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道:“中科院那边有消息传过来吗?” 他要先了解国内掌握的这项维生素提炼技术,到了怎样的一个程度。 “我派人去了解了,确实是有这个项目,而且已经到了落地的阶段。” 赵克东指着身边一名穿着中山装的老学究说道:“这位是陶志光院士,他是二步发酵法的研究人员之一,中科院特地派他过来给我们说明情况。” “哦?”听见这话,陈公立刻侧目看来,询问道:“陶院士,你能详细说说这个维生素c的研发项目吗?” 陶志光点点头道:“这个项目其实是我们和燕京制药厂一起合作的院地合作课题。” 经过陶志光的讲述,在场几人终于明白了国内这个“二步发酵法”的来历。 原来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因为燕京制药厂,最开始采用的是莱氏生产法,但是这种方法在某个工艺阶段经常感染噬菌体,影响维生素产量。 于是求助于中科院微生物所的科学家们。 在双方紧密的联系中,科学家了解到燕京制药厂维生素c老工艺流程中存在污染严重、工人操作极端困难等问题。 在查阅大量资料之后,决定以生物制药代替化学制药进行尝试探索。 当时微生物所的人,全部下厂进行实践,与燕京制药厂在1969年2月6日正式成立协作组,共同研究。 这个课题定名为“二步发酵”。 顾名思义,是指是相对老工艺一步发酵而言,生产vc经两步发酵。 这是一次十分典型的院地合作,历时三年。 取得一定成果之后,便立即在维生素全国大会上,将二步发酵工艺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并初步确定了工艺路线。 这次会议后,很多工厂既了解了方法和流程,又拿到菌种,在各地接连开展了二步发酵试验。 至今,微生物所仍然在解决各大厂的菌种鉴定,以及生产不稳定的问题。 不过他们相信,在工厂投产过程中,只要不断改进和发展,随着生产厂家的增加,产量比之十年前,至少能增加十倍以上。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竟然听说港岛那边,竟然就已经推出了成熟的产品。 而且已经上市了,这如何能不让他们感到震惊。 陈公听完,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邵先生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真知灼见啊!” “一个专利,一项发明,就能解决国家这么重大的需求。” “难得,太难得了。” 陈公转头看向赵克东道: “小赵,一定要给我们这些做出贡献的同志足够的奖励,今年的国家发明奖过了颁布的时间,明年” 他看向陶志光诚挚道:“明年一定要给陶院士他们团队,颁发国家发明一等奖,不能亏待了国家的功臣。” 陶志光听见这话,难得的激动了起来,仿佛有一种十多年来的辛苦,终于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一般。 “陈公,我替所里的同事,感谢您。您不知道多少年了,我们一直都在盼望着这个奖!” 他的眼眶通红:“不是为了国家的奖金,我们住的是所里分配的房子,拿的是国家的工资,不缺钱。我们只是希望得到国家的认可,认可我们的努力和付出!” 陈公听了,心中复杂,他知道这些科研人士这些年心里有委屈。 拍了拍陶志光的肩膀,没有说什么。 等到他的情绪稳定之后。 陈公问道:“陶院士,你觉得我们国内现在有多少像‘二步发酵法’这样的专利技术?” “这个,很难判断。”陶志光收拾了一下情绪,沉声道:“光是我们中科院,这些年在推进的项目,中途中止的项目,得到了成果的项目,都不计其数。” “地方上,比如尚海、山城、东北等各个地方,都有研究所,有些国企大厂厉害的工程师,搞出来的发明创造,更是不计其数。” “如果要算清楚的话,可能需要国家进行内部审核统计。” 陈公眉头蹙起,“邵先生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中国迟早要进入全球化生产体系当中。” “而要进入全球化生产,就必然要与世界接轨。” “要与世界接轨,就必须遵循西方制定的规则。” “但是有规则,我们才能运用规则。” “西方不是有什么专利法,版权法吗?” 陈公看向两人道:“赵部长,你和陶院士成立一个调研小组,对我国的发明专利,进行一个彻彻底底的大摸底,我相信咱们国内有很多技术,都不会落后国际多少,你们全都统计上来。” “然后让邵先生,对比一下海外专利,帮我们在海外申请国际专利。” “另外,咱们国内的版权法、专利法也要跟上进度,赵部长这一点你要上心。” 赵克东和陶志光齐声应是。 陈公雷厉风行,他们也是充满着干劲。 看着他们的样子,陈公欣慰道:“国家不能让有功之人失望,也不能让邵维鼎先生这样的爱国华人失望。” “赵部长,你之前问我,上面的决议如何?” “我现在就告诉你。” “邵先生想要建立的维生素世界工厂,已经得到了通过。” “往后,这将会是国内第一家外资独资的企业。” 赵克东惊得目瞪口呆。 个人独资企业? 这可是开了一个天大的先例了。 而且港岛还没有回归,邵维鼎还只是华人身份。 这个“特事特办”也太“特事特办”了。 可这还没完。 陈公大手一挥道:“另外,关于广东的家电生产基地,咱们也不死守这个50的控股权了。” “再让出10,由且只能由邵维鼎及其相关控股企业持有。” 赵克东更加惊讶了:“陈公,这会不会太过危险啊?” “有什么危险的?咱们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陈公淡淡道:“上面决定将这个家电生产基地的绝对主导权,交到他的手上。” “他不是说乡镇企业存在政企不分的风险吗?” “那我们就全权交给他做主,避免这些风险波及到这个生产基地。” “其他乡镇企业,也可以以邵先生投资的工厂作为范本,进行改革。” “这是上面讨论之后得出的决定。” 赵克东此时才恍然大悟。 相比于全国这一大盘棋局来说,广东这一隅之地,而且还是与家电相关的工厂,作为一个试验田,也算不得什么。 孰重孰轻,这一点他还是能分清的。 果然啊,上面还是上面,看的就是远,格局就是大。 “另外,咱们也不能让外媒说什么,祖国在占港资的便宜。” “所以,中央决定。” 陈公看向赵克东,并不避讳一旁的陶志光道:“向屈臣氏家电下一批订单,这是清单,你转交给邵先生。” 赵克东接过,只看了一眼,眼珠子都快瞪了出来。 【一百万台电视机、一百万台冰箱、一百万台洗衣机,两百万台电风扇】 “陈公,这这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 陈公波澜不惊:“一点都不夸张,难道你觉得咱们国内的市场,吃不下这一批订单?” 吃不下? 怎么可能! 八十年代,城市人口足足两亿。 因为产能的缘故,这些贵重家电,在城市都是凭票供给,而且还一票难求。 别说是别人,就是他堂堂商业部副部长,也得先有冰箱票,才能买冰箱。 这种状况下,一百万台冰箱砸到全国市场上,水花都冒不出一个。 (喜欢看,就发点免费的电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