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本座是好人第418章 造纸诗会
凉州</p>
西海郡,地处边陲,风沙漫天,人烟稀少,因战乱与天灾,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p>
这些流民,或衣衫褴褛,或面黄肌瘦,眼中满是绝望与无助,仿佛这世间已无处可去,无处可依。</p>
就在这绝望之地,曹鲲扶持商人(锦绣商号)建立工坊,为流民提供栖身之所,改良了造纸之术。</p>
造纸术虽早已有之,但造纸工艺极为繁琐,原料单一,且成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书写需求。</p>
大乾主要书写材料,如竹简笨重不便,羊帛、牛帛、丝绢、绸缎则价格昂贵,非寻常百姓所能承受,而动物骨甲、石板则更是限制了书写的灵活性与美观度。</p>
曹鲲改良造纸术,以秸秆、草木,树皮、麻头为原料,创造性地发明了一套全新的造纸工艺。</p>
这套工艺,不仅简化了传统造纸的复杂流程,还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p>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终于,一种质地细腻、平滑柔韧,书写流畅的纸诞生了。</p>
这种纸被人称为“凉州纸”,它轻盈便携,书写流畅,迅速受到了读书人的喜爱。</p>
数万流民变为工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只需要吃一顿饭,比牛马更加勤劳,使得凉州纸源源不断的流出西海郡,送往大乾各地。</p>
一时间,凉州纸声名鹊起,成为了文人墨客竞相追捧的珍品。</p>
商人把凉州纸运往帝都玉京,迅速成为了市场上的新宠。</p>
一张五尺全开的凉州纸,竟能卖到纹银五两的高价,而生产这样一张纸的成本,不过区区十文钱,至于工人是廉价劳动力,管吃管住,饿不死累不死就行。</p>
如此巨大的利润空间,让曹鲲赚的盆满钵满,也引来了不少世家大族的眼红。</p>
凉州纸的成功,不仅流民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也让曹鲲的名字响彻大乾,在文坛也有了不小的名气。</p>
只不过,相比于黄白之物,曹鲲最大的收获是改良造纸术带来的气运奖励,获得了文道神通:过目不忘,不管多么复杂的文字,不管是一千字还是百万字,只要看一眼就不会忘记。</p>
凉州地处边陲,民风彪悍,加之连年战事,使得此地尚武成风,文道黯淡,凉州文官认为不能只重武道,不兴文道。</p>
某一日,在别驾岑伯温的建议下,曹鲲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诗会,以重振凉州文风,鼓励士子勤奋上进。</p>
消息一出,凉州各地的士子、文人雅士纷纷响应,他们或乘马,或驾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在武安城一展才华,名扬天下。</p>
曹鲲更是慷慨解囊,承诺对文采出众者,赏凉州纸一车,骏马一匹。</p>
凉州纸名扬四海,为天下文人所钟爱,而骏马更是价值不菲,这样奖赏无疑让士子们更加心动。</p>
诗会之日来临,飞云堡内外张灯结彩,百花齐放,丝竹悦耳,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p>
文人士子们身着锦衣华服,或饮酒赋诗,或挥毫泼墨,或赏花品茗,附庸风雅。</p>
人群中,有人突然喊道:</p>
“快看,那是不是做《流沙赋》的郭长卿!”</p>
“真的是他!丰神俊朗,玉树临风,名不虚传!”</p>
众人纷纷投去好奇的目光,只见郭长卿身穿白色云纹锦袍,头戴纶巾,风度翩翩,宛如从画中走出的人物。</p>
他自幼饱读诗书,十八岁所作《流沙赋》更是名震凉州,受到大儒们的点评与赞誉。</p>
郭长卿的出现,无疑为诗会增添了几分光彩。</p>
前来参加诗会的女子们更是眼冒桃花,暗送秋波,纷纷议论着郭长卿的才情与相貌。</p>
在飞云堡的一座凉亭中,凉州世家贵女们聚在一起,互相传阅诗文,时而点评讨论,时而低眉含笑。</p>
其中,郑黛玉坐在人群中,面带愁容,显然对这场诗会并不感兴趣。</p>
她之所以前来,也是族中长辈让她来散散心,顺带结识一些才子。</p>
然而,她心中始终挂念着替父报仇。</p>
一位贵女点评道:“这武亭郡杨彬做的这首《咏鸭》不错。”</p>
另一位贵女道:“要我说北山郡高岭写的《望长河》更佳。”</p>
“黛玉,你说呢?”</p>
有人向郑黛玉问道。</p>
“都很好。”</p>
郑黛玉敷衍地回应道。</p>
“黛玉你看,那是安定郡的李之患,据说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十步之内便能成诗。”</p>
有人指着不远处的一位俊秀青年说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