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撒满世界第173章 初露锋芒
卫绾的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泛起层层涟漪,最终得到了文帝的赏识。</p>
</p>
文帝临终之前,对景帝殷切叮嘱,要善待卫绾,称其为长者,是值得信任之人。</p>
然而,景帝心中对卫绾不来赴宴一事始终耿耿于怀,仿若一根刺扎在心头,难以释怀,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曾起用他。</p>
直到后来,汉景帝游幸上林苑时,心血来潮,命卫绾随车侍奉。</p>
在那风景如画的上林苑中,景帝拍着卫绾的肩膀,目光中带着一丝疑惑与探究,问道:“从前我请你赴宴,为何总是等不到你呢?”</p>
这一问,仿若一道晴天霹雳,瞬间让卫绾惊恐万分,他毫不犹豫地伏地叩头,声音颤抖地回答:“当时臣确实是有病在身。”</p>
景帝紧紧盯着伏在地上的卫绾,目光如炬,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探寻出一丝破绽。</p>
片刻之后,景帝不再提及此事,转而召来左右侍从,示意要赏赐佩剑给他。</p>
谁知,卫绾再次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拒绝景帝的赐剑。</p>
他的理由真诚而质朴,原来,文帝曾赐给他六把宝剑,这些宝剑在他心中犹如圣物,他一直供奉在家,铭记着皇恩浩荡。</p>
在他看来,自己已经承受了文帝如此厚重的恩泽,实在不能再接受景帝的赐剑,生怕自己无福消受。</p>
景帝听闻,心中不禁好奇问道:“人们时常更换、买卖佩剑,为何你却一直留着这些宝剑?”于是命他从家里拿来。</p>
当六把宝剑呈现在众人眼前时,只见剑鞘的颜色尚新,仿佛岁月并未在其上留下痕迹。</p>
卫绾缓缓拔出宝剑,刹那间,每一把都泛出闪闪寒光,那寒光凛冽刺骨,恰似卫绾那颗忠诚不二的心,纯粹而坚定。</p>
景帝见状,感动至深,心中对卫绾的看法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他另眼相看,开始重新审视这位曾经被自己冷落的臣子。</p>
后来,卫绾受命招纳河间猛士,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战场上,他如一位沉稳的指挥者,率领着勇士们冲锋陷阵,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与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立下赫赫战功,因而得以升任中尉。</p>
三年后,又因军功封侯,荣耀加身。然而,命运的波澜再次起伏,卫绾乃是栗氏的亲戚,景帝废刘荣、栗姬之时,他也无可避免地受到株连。</p>
但景帝念他忠厚老实,宅心仁厚,只是将他免官归家,并未施以重罚。</p>
不久之后,景帝立刘彻为太子,经过深思熟虑,再次启用卫绾,任命他为太傅,肩负起教导太子的重任。</p>
在太傅的任上,卫绾兢兢业业,将自己的学识与品德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刘彻。</p>
不久又升为御史大夫,掌管刑狱之事,他以公正严明的态度处理刑狱案件,为朝廷稳定立下汗马功劳。</p>
又过五年,卫绾凭借多年积累的威望与经验,荣登丞相之位。</p>
卫绾在位期间,信奉黄老政治,秉持着无为而治的理念治理朝政。</p>
他行事谨慎小心,如履薄冰,生怕行差踏错,在丞相之位上,更多地只是起上传下达之作用,“朝奏事如职所奏”,对于朝政大事,往往粗略不计,缺乏积极主动的变革精神与决策力。</p>
而汉武帝刘彻,这位胸怀壮志、雄心勃勃的少年天子,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对儒家的治国理念推崇备至。</p>
即位之后,他决心结束黄老政治的统治,推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p>
在这样的政治理念冲突下,卫绾遂以不称职之名被罢免,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为汉武帝的改革之路腾出了空间,也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充满变革与活力的时代即将在武帝的引领下蓬勃兴起。</p>
喜欢血脉撒满世界请大家收藏:()血脉撒满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