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门至圣第357章 感谢语文老师的全文背诵357
王伦捂着大包脑袋,难以置信。 </p>
他明明看到的,是杜预诗词作用之下,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山洞啊,还向外放着光芒。 </p>
而他们想要冲过去,却自会撞在山上。 </p>
这种“看得到,吃不得”的痛,亲人们,谁懂啊? </p>
杜预淡淡一笑,继续道:“便舍船,从口入。” </p>
他低下身子,向前走了一步。 </p>
奇迹,再次发生。 </p>
那令一众逼王吃了闭门羹的山洞,竟然光芒一闪,让杜预低着身子进入了。 </p>
杜预施施然,一人钻入了山洞中。 </p>
只留下了十国士子,在后面呆若泥塑,风中凌乱。 </p>
显然,这书山只认才气不认人。 </p>
杜预才气冲天,所以人家处处如履平地,一切秘境为之洞开,通天大道闪金光,条条大道通学海。 </p>
而他们这些苦逼,却四处碰壁,寸步难行。 </p>
人菜学问低,就该这么惨吗? </p>
项羽嘿嘿一笑:“对不起,借过借过。” </p>
他也学着杜预的样子,爬着进入洞穴。 </p>
这显眼包,竟然还退了回来,对刘选文拱手道:“刘兄,承让,承让啊,却之不恭受之有愧啊。” </p>
刘选文气得鼻子都歪了。 </p>
这,这欺人太甚! </p>
杜预过去,项羽过去,裴十四也能过去。 </p>
唯独,他们这些“外人”,一个都进不去。 </p>
你说气不气? </p>
关键是,杜预吟诗作赋的声音,还通过了洞穴,准确传了出来,清晰可辨,声声入耳,仿佛给他们做实况解说。 </p>
“初极狭,才通人。” </p>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p>
十国秀才,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p>
“可恶的杜预!” </p>
王伦气得跳脚,大骂道:“我们在这里,面对金狼军的突袭,他倒好,一个人钻入宝山之中,奇遇连连,却还假仁假义给我们解说一番。让我们看得到吃不到,更加气人啊。” </p>
众人也心有戚戚然,一起/点头,大骂杜预不当人。 </p>
你独自钻入宝山之中,自己吃得满嘴流油,赚得盆满钵满也就罢了,为何还要如此残忍?眼馋我们? </p>
杜预的声音,悠然传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p>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p>
杜预的朗诵,极有感情,配上这桃花源记优美至极的词汇,令人浮想联翩,更是食指大动。 </p>
十国秀才,不远万里跑到这里,还不是为了···书山觅宝? </p>
眼看着杜预一人独入宝山,他们却有缘无分,只能干瞪眼。 </p>
若是仅仅如此倒也罢了。 </p>
关键是杜预寻宝去了,却把金狼军丢给了他们! </p>
金狼军已团团逼近而来,呲牙咧嘴,大刀金狼,凶焰甚炽。 </p>
十国秀才只能结阵自保,背靠大山,叫苦不迭。 </p>
王伦不忿道:“颉利!我跟你商量个事,你放我们走路,我们将入口让出。冤有头债有主,你弟弟不是死在我们手里,你该找杜预复仇才是。” </p>
不少乌衣会之人,纷纷嚷嚷高声附和。 </p>
杜预溜入宝山寻宝,凭什么让他们断后?与妖狼打生打死? </p>
谁知,颉利却残忍一笑:“今日,你们谁都别想活着走出去!桃花源的秘密,必为我妖族独占!杀!” </p>
颉利手握精锐金狼军,掌握天时地利人和,岂能放走了这些读书人? </p>
这秘密,唯有死人才能保守。 </p>
金狼军疯狂扑上来,撕咬读书人。 </p>
十国读书人,无可奈何,谈判破裂,只能死磕金狼军。 </p>
王伦怒吼:“颉利,你敬酒不吃吃罚酒!自己找死。” </p>
没有退路,众人只能与金狼军对抗、激战。 </p>
杜预的诗词,还在源源不断,从桃花源中传出。 </p>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p>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p>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p>
杜预的【桃花源记】,声音越来越高,诗情一发,便到碧霄! </p>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p>
不光是书山学海,圣元十国,文宫之中,也纷纷响起了杜预【桃花源记】。 </p>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p>
大唐金陵文宫。 </p>
玉真公主、欧阳正焕、林如海等听到了杜预的声音。 </p>
公主狂喜,豁然而起。 </p>
“杜预杜镇国,竟然在书山学海中,诗词都能传到我大唐来。” </p>
“恭喜公主,贺喜大唐。” </p>
欧阳正焕心中别别扭扭,也只好拱手称贺:“此乃是诗成镇国的天象征兆啊。唯有镇国诗句,能够穿过千山万水,传到圣元大陆来。莫非这首桃花源,又又又能镇国了?” </p>
林如海笑呵呵道:“书山学海中,桃花源的传说,我也听人隐约说起过。但据我所知,从未有人找到、进入桃花源。既然杜预能作出如此镇国佳句,他或许能完成前人所不能之事,为我大唐再添荣耀。” </p>
不光大唐,大汉、大宋、大楚、吴国、蜀国等地,都听得清清楚楚。 </p>
十国,震惊。 </p>
文宫之上,都城之上,响彻杜预感情饱/满、抑扬顿挫、诗词优美的【桃花源记】。 </p>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