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局成了读书郎第141章141
只是陈达远不明白为什么蒙放要这么做? “小郎你确定要把那五块好田都换到北山北麓山脚下去?</p>
要知道那一片都是薄田,你确定要把好田换成薄田?”</p>
陈达远很怀疑这个花钱大手大脚的蒙放是不是读书读的把脑壳读坏了。</p>
蒙放用力点了点头,</p>
“确定!非常确定!</p>
曹公只需告诉我好田换薄田怎么个换法,</p>
以及好田与薄田在赋税上有什么样的差异就好!”</p>
还真的是念书念傻了的,</p>
陈达远做功曹这么多年是头一次遇到用好田换薄田的人…</p>
正常的人都不会这么做,</p>
首先蒙放这么做就是有挬常理嘛!</p>
“那么我就告诉你吧,”</p>
看在蒙放这两天把自己侍候的舒舒服服的份上,</p>
陈达远就把有关土地好与坏,如何丈量,赋税等级差别等等内幕操作告诉了蒙放,</p>
“按常理一亩好田可以换三亩薄田,但是我操作的话可以帮你换到五亩…”</p>
说到这里陈达远瞄了一眼蒙放,</p>
心想书呆子既然你这么喜欢薄田本官就给你多一些薄田,</p>
到时候粮食种不出来你可别来怪本官就是,</p>
见到蒙放一脸漠然表情陈达远心里叹了口气,</p>
果然是五谷不分的书呆子…</p>
毕竟收了人家银子茶叶啥的,</p>
也做点好事吧,</p>
陈达远接着说道:</p>
“大宋律例一百步为一亩,</p>
但是实际丈量时我按一百二十步为一亩来给你算,”</p>
这句话蒙放听懂了,</p>
感情这多出来的二十步是自己合算了,</p>
于是赶紧给陈达远又是鞠躬又是行礼,</p>
搞得陈达远自己都不好意思了,</p>
薄田多给你二十步,</p>
至于这么兴高采烈么?</p>
对蒙放书呆子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p>
“至于赋税嘛,</p>
好田是每亩十税一,薄田是二十税一,三十税一不等,</p>
小郎如果要换到北麓那边的薄田去,</p>
我可以给你三十税一!”</p>
偷眼看了看蒙放,</p>
发现他还是不为所动的样子,</p>
陈达远有些不忍心,</p>
带着规劝的语气说道:</p>
“以上我能帮你增加田亩面积,</p>
减少赋税支出的我都尽量帮你办到了,</p>
但是有一些税费是不管好田薄田都一样要承担的!”</p>
蒙放惊悚的问道,</p>
“是什么税费要好田薄田一样承担的?”</p>
陈达远又叹了口气,</p>
“那就是支移,折变,和省耗!”</p>
听到这句话蒙放脸上也是勃然变色,</p>
这才是真正害人不浅的几项税负!</p>
支移:</p>
就是民户在缴纳赋税公粮的时候,</p>
不是在本地缴纳,</p>
而是要将其运输到北方边境驻扎大军之地,</p>
所以称之为支移。</p>
折变:</p>
在北宋时期两税的的征收,</p>
一般是征取实物的,</p>
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p>
而是有时候要“以麦折钱”,</p>
有时候又要“以钱折绢”等等,</p>
是为折变。</p>
以上还只是正税对于底层老百姓的负担,</p>
而宋朝除了正税以外,</p>
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税,</p>
诸如加收十分之二运输保管损耗的“省耗”,</p>
还有加收十分之二虫鼠害的“雀鼠税”,</p>
光这两项加收的部分就相当于正税的一半了。</p>